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阿拉善黄鼠和达乌尔黄鼠
陈宝宝, 孙养信, 安翠红, 霍丽霞, 范锁平
摘要315)      PDF (413KB)(781)   
目的 探索阿拉善黄鼠和达乌尔黄鼠的分类鉴定方法。 方法 运用DNA条形码技术测定两地黄鼠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分析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NJ树。 结果 11份阿拉善黄鼠的种内遗传距离<2%,4份达乌尔黄鼠的种内遗传距离<1%,两地黄鼠的遗传距离介于8%~9%之间,同时,NJ树将两地黄鼠分成2个独立分支。 结论 阿拉善黄鼠为独立物种。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黄鼠种类鉴定。
2014, 25 (5): 432-434.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5.012
陕西省鼠疫疫区30年动物鼠疫监测分析
安翠红,范锁平,孙养信
摘要430)      PDF (690KB)(671)   
目的 分析陕西省定边县鼠疫疫区30年动物鼠疫监测结果,为控制人、鼠间鼠疫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SPSS软件、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指标与鼠间疫情进行分析。 结果 1983-2012年共发生3起鼠间鼠疫流行,发生年分别为1987-1988、2000-2001及2006年,流行年份前几年鼠密度、鼠体染蚤率、蚤指数呈不同程度增高趋势,鼠密度在1986、2000、2003三个年份出现小高峰,分别为39.63、16.28和21.01只/hm 2;染蚤率与蚤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在1987、2000、2006三个疫情年份均出现高峰,染蚤率分别为45.10%、41.69%和43.06%,蚤指数分别为0.71、0.72和1.20。染蚤率与蚤指数、鼠密度与巢蚤指数呈正相关(P<0.01)。 结论 鼠密度、蚤指数、染蚤率是监测动物鼠疫流行的主要指标,鼠密度>16只/hm 2,鼠体蚤指数>0.70,鼠体染蚤率>40%,提示可能会有鼠疫流行;陕西省鼠疫动物病流行呈现不规则周期性,间隔5~10年可能出现大的动物病流行;2012年监测表明疫情处于静息期,但距上次疫情发生已有6年,结合临近省(自治区)疫情动态,应积极开展主动监测,加强突发疫情处置工作。
2014, 25 (4): 314-317.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4.007
陕西省洛渭三角洲地区黄鼠染色体核型分析
孙养信, 陈宝宝, 卢银让, 安翠红, 霍丽霞
摘要264)      PDF (489KB)(714)   

目的 探究陕西省境内洛河与渭河交汇的三角洲地区黄鼠的染色体数目, 为分类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的方法, 经制片后镜检。结果 共观察2只黄鼠标本的47个细胞, 其中染色体数目为2n=38的细胞有45个, 占观察总数的95.74%。结论 陕西省境内洛河与渭河交汇的三角洲地区黄鼠应为阿拉善黄鼠。

2014, 25 (3): 225-226.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3.008
陕西省鼠疫自然疫源地新纪录鼠种的鉴定
安翠红, 陈宝宝, 范锁平, 孙养信, 李伟华, 鲁亮, 李贵昌
摘要831)      PDF (1474KB)(883)   
目的 对陕西省鼠疫疫源地定边县鼠疫监测中新纪录鼠种进行分类鉴定。 方法 运用形态学方法及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鉴定分析。 结果 体长120~140 mm,体重41.75~71.58 g,颅全长<32 mm,尾长超过体长1/3,全身灰褐色,腹面沙黄色;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基因序列与其他地区东方田鼠标本种内遗传距离最大为1%。 结论 定边县鼠疫疫区鄂尔多斯高原荒漠草原南部边缘地带盐碱滩地中捕获的田鼠标本,经形态鉴定及DNA条形码比对确定为东方田鼠。首次在陕西省定边县鼠疫自然疫源地记录东方田鼠,为进一步在该地区进行病媒、鼠疫及相关疾病监测提供了基础依据。
2012, 23 (4): 306-309.
陕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区三带喙库蚊的抗药性研究
孙养信,岳永杰,佘建军,孙亮,阮春来,安翠红,吕文
摘要1374)      PDF (372KB)(1086)   

【摘要】 目的 了解陕西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高发区三带喙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方法 采用人工小时法调查蚊虫密度;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5种杀虫剂对三带喙库蚊幼虫的24 h死亡率;采用半数致死量法测定8种杀虫剂对三带喙库蚊幼虫的LC50。 结果 乙脑高发区养殖场所三带喙库蚊平均密度为194.91只/人工小时;区分剂量法测定敌敌畏、溴氰菊酯对南郑、汉阴、汉滨、平利4个县(区)三带喙库蚊幼虫的24 h死亡率分别为1.84%~13.65%和10.86%~31.25%;半数致死量法测定同一种杀虫剂对不同地区三带喙库蚊的LC50相差1.27~8.00倍。 结论 三带喙库蚊为陕西省乙脑高发区养殖场所的优势蚊种。除平利、南郑2个县三带喙库蚊对DDT敏感,汉滨、南郑2个县三带喙库蚊对氯氰菊酯敏感外,4个调查点的三带喙库蚊对所测试的其他杀虫剂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抗药性,其中对敌敌畏和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均达到高抗水平,对氯菊酯的抗药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化学防制中宜采取禁用、轮用和混用药物等措施以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2009, 20 (4): 313-316.
7种杀虫气雾剂对淡色库蚊灭效的比较研究
岳永杰, 安翠红, 孙养信, 孙亮
摘要1165)      PDF (351KB)(966)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药剂对淡色库蚊的杀灭效果,为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气雾剂的室内药效测定和模拟现场药效测定。结果 室内药效测试KT50在1.30~4.40 min,24 h死亡率在95.0%~100%;模拟现场药效测试1 h击倒率和24 h死亡率均在93.0%~100%。7种杀虫气雾剂药效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但彼此间存在较大差异。 结论 0.05%胺菊酯·氯氰菊酯杀虫效果最佳,具有击倒快,死亡率高,成本低的特点。

2009, 20 (2): 135-137.
3种抗凝血灭鼠剂实验室及现场灭鼠效果比较
孙亮;范锁平;佘建军; 阮春来; 安翠红; 岳永杰
摘要1268)      PDF (1142KB)(859)   
目的 比较杀鼠迷、溴鼠灵和敌鼠钠盐3种毒饵实验室及现场灭鼠效果,为今后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单笼饲养有选择给饵法测定3种毒饵的适口性及实验室毒杀效果,计算摄食系数和实验室校正死亡率;选择定边县一养鸡场、西安市南郊2个疗养院作为灭鼠现场,用粉迹法测定鼠密度,采取一次性投饵,计算3种毒饵的现场校正灭鼠率。结果 杀鼠迷、溴鼠灵、敌鼠钠盐毒饵的摄食系数分别为0.61、0.24和0.51,分别达到A级、B级和A级,实验室校正死亡率均为100%,达到A级;现场校正灭鼠率为91.34%、80.94%和88.39%,分别达到A级、B级和B级。结论 3种抗凝血灭鼠剂均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及实验室毒杀效果,但杀鼠迷毒饵灭鼠效果优于其他2种。